受商業銀行大額存單的沖擊,導致銀行保本產品的市場份額下滑,銀行理財產品近期逐漸受到冷落,收益和發行數量逐漸下降。普益財富認為,與A股市場相比,銀行理財市場缺乏與之競爭的高收益產品。大額存單的推出及“取消存款上限”的呼之欲出,標志著利率市場化進程進入收尾階段,這將極大沖擊保本型理財產品所占據的市場份額。以大額存單為例,大額存單的利率分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兩種,固定利率存單采用票面年化收益率的形式計息,浮動利率存單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解利率為基準計息。業內人士普遍認為,一般情況下大額存單利率將高過存款利率,這使得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在收益率上的優勢更加弱化。
產品收益雙降對商業銀行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會。經驗表明,利率市場化期間,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通常會顯著上升,存貸利差收窄,并出現中小銀行倒閉的現象。發展中間業務,尤其是資產管理業務往往是應對利率市場化一項有效的選擇。
目前以銀行理財為代表的資產管理業務在發展初期,尚處在爭奪中游通道業務資源為主要手段的傳統擴張模式。資產管理業務占銀行總利潤的比例非常低。而國際上大型銀行集團,代客資產管理產品約為其自有資產規模的1倍至3倍。以建設銀行為例,當前理財產品規模不足自身資產規模的10%,收入也只占中間業務收入的不足30%。
所導致的結果是,利率市場化迫使銀行“存款立行”的舊理念發生徹底改變,商業銀行目前的銀行理財必須朝著大資管行邁進。畢竟,傳統的重資產業務已難以為繼,必須開拓新的業務領域。通常,資產管理業務中產品銷售是最大的瓶頸,銷售不僅能解決投資者的投資需求,還可以帶動對公、對私等相關存貸匯業務的發展,其貢獻度遠大于代理和代銷類業務。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,傳統的低收益銀行理財的市場將會逐漸被壓縮,未來銀行理財將會逐漸朝著大資管的方向發展。